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5681 篇文章股票可以做杠杆吗
“医生,我刚怀孕50天,因为出血已经做了3次超声,会不会有辐射影响孩子?”在超声科诊室,28岁的李女士攥着检查单,声音里满是焦虑。
李女士的担心并非个例。超声科医生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疑问:“超声是不是只能查怀孕?”“做彩超比B超辐射更大?”其实,这些都是大众对超声检查的常见误解。今天就从李女士的疑问切入,用通俗的语言讲讲超声检查的“工作原理”,帮大家看清它的安全性。
一、超声检查:靠“声音”看病,和“辐射”没关系
很多人误以为“做检查就有辐射”,但超声检查和X光、CT完全不同——它靠的不是辐射,而是超声波,就像蝙蝠用声波定位,或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跳。
具体来说,超声检查的“工作流程”分3步:
1. 发射声波:超声探头(贴在皮肤的小仪器)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(超声波),穿透皮肤进入身体。
展开剩余80%2. 接收回声:声波遇到不同组织(比如肝脏、血液、胎儿)会反射回来,形成“回声”,再被探头接收。
3. 形成图像:探头把回声信号传给电脑,电脑将信号转化为我们看到的黑白或彩色图像,医生通过图像判断身体是否健康。
二、B超、彩超、超声造影:不是“辐射强弱”,而是“看的重点不同”
很多人觉得“彩超比B超高级,辐射也大”,其实它们的核心都是超声波,没有辐射,区别只在“显示的信息不一样”,就像手机的“普通拍照”和“夜景模式”,各有侧重。
1. B超(黑白超声):基础“透视眼”
• 特点:显示黑白图像,主要看组织的“形态”和“结构”。
• 用处:比如看胎儿的大小、胎位,检查肝脾是否肿大,判断结石、囊肿的位置,是最基础、最常用的超声检查,价格也相对便宜。
2. 彩超(彩色多普勒超声):能看“血流”的“进阶眼”
• 特点:在黑白图像的基础上,用红色、蓝色标注“血流方向”和“速度”(红色通常代表血流朝向探头,蓝色代表背离探头)。
• 用处:比如判断胎儿是否缺氧(看脐带血流),检查乳腺、甲状腺结节是否有异常血流(帮助判断良恶性),看血管是否堵塞(比如颈动脉、四肢血管)。
3. 超声造影:给组织“打标记”的“高清眼”
• 特点:需要静脉注射少量“造影剂”(主要成分是惰性气体,安全无辐射,通过呼吸排出,不经过肝肾代谢),造影剂遇到超声波会产生更强的回声,让图像更清晰,能看到普通超声看不到的细微病变。
• 用处:比如判断肝脏、肾脏的小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,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,安全性很高,过敏风险极低(远低于CT造影)。
三、破除3个最常见误区:超声检查真的很安全
大众对超声检查的误解,大多和“安全性”有关,结合开头李女士的疑问,我们一一澄清:
误区1:“超声有辐射,做了对身体不好”
• 真相:超声的本质是“声波”,不是X光、CT的“电离辐射”,不会破坏细胞DNA,也不会导致癌症或基因突变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各国医学机构都明确:超声检查是目前公认的“无创、无辐射”检查,对成人、儿童、孕妇和胎儿都安全。
误区2:“超声只是用来做大肚子(孕检)的”
• 真相:孕检只是超声的“用途之一”,它的“能力范围”很广,从头到脚都能查:
头部:查新生儿脑部发育、成人脑血管是否狭窄;
颈部:查甲状腺结节、颈动脉斑块;
胸部:查乳腺结节、心脏结构和功能;
腹部:查肝、胆、胰、脾、肾的病变(如结石、肿瘤);
四肢:查关节损伤(如膝关节半月板撕裂)、下肢血管堵塞;
妇科:查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宫外孕等。
误区3:“孕期超声做多了有害,整个孕期只能做3次”
• 真相:孕期超声的次数没有“固定限制”,完全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决定。比如李女士因为孕早期出血,需要通过超声观察胚胎是否存活、是否有宫外孕,这种“必要的检查”不会伤害胎儿。
• 临床数据显示:即使孕期做10次以上超声,也没有证据表明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。医生建议的每一次超声(如孕6-8周查胎心、孕22-24周大排畸、孕30-32周小排畸),都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,保障母婴安全,反而“该做不做”可能错过风险。
四、最后提醒:做超声检查,这2件事别做错
1. 按要求准备
比如做腹部超声(查肝、胆、胰)需要空腹(减少胃肠气体干扰),做妇科、前列腺超声需要憋尿(让膀胱撑起盆腔,图像更清晰),检查前遵医嘱准备即可。
2. 不用过度焦虑
如果医生建议做超声,说明是病情需要,不用纠结“辐射”或“次数”,配合检查才能及时明确诊断,早发现、早处理问题。
看完这些,相信大家对超声检查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——它就像一位“温柔的医生”,用无声的声波为我们的健康“把关”,没有辐射,安全又实用。下次再遇到需要做超声的情况,就不用再担心啦!
作者:胸科医院超声科
杨玲 主治医师
部分图片摘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,予以删除。
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股票可以做杠杆吗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